168小说 - 科幻小说 - 藏地镇魔在线阅读 - 第167章 藏经阁

第167章 藏经阁

    二人一同离开院子,走过一段又窄又长的通道,往托林寺的西北角进发。

    道路两侧都是三米多高的墙壁,把温暖的阳光挡在了外面,唯一能进来的只有呼呼地大风。藏区的自然条件和大陆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样,云淡风轻,抬头便是碧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

    托林寺最早是北宋时期建成的,同时也是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修建的首座寺庙。寺庙里佛阁宫殿,影影绰绰,高塔直冲云霄,这些最早建立的历史深远的古建筑,是古格国的国王拉喇嘛益西沃和著名的佛经翻译高手仁青桑布按照以前藏区的桑耶寺规划设计而来的。

    直到如今,托林寺保留下来的建筑布局是条形的,其中包括了塔林、僧舍和殿堂三个部分,主体建筑为迦萨殿,外圈的四角还建有4座高13米的红砖塔,层层叠立,颇为壮观。

    “等一会见完了大师,我再和你在寺庙里散散步。寺内少有游客来访,基本上每个殿堂都保护得很好,与原始面目基本没什么差别,来这里游玩观赏和去藏区其他的古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秦沫笑着给林皓讲道。

    其实林皓能够感觉出,秦沫有很多的心事无处排解,她的心里肯定还在思索着那个古怪又神秘的来电。

    “谢谢。”他回答说。

    “无须多礼,虽然我没有正式拜入这里,但是和斯那此里大师的相处也有些日头了,好歹也能说自己是半个地主,这地主之谊总是要尽到的。”她轻轻地叹气,然后又继续说道,“只是很可惜,你才刚来这里,遇上的就是古格银眼催命符这种糟心事情,搞得所有人都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了。”

    林皓笑着宽慰道:“把事情摆平,澄清苦雨黑云,众人心头的阴霾不就散去了?”

    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在三角洲部队中形成的,能进到这个部队里的人,全部都是个顶个的精英,任何一个人都拥有着铁血般的意志、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解决一切麻烦的信心。也正是这样,才让这支部队在最危险的时刻被派去解决问题,搞定那些其他人无法摆平的麻烦。

    “你这么有信心?”秦沫惴惴不安地反问道。

    “在其位,谋其政。”林皓没有直接回答她,但是他脸上坚定的表情,眼神中流露出的信念已经给了秦沫无比确定的答复。

    秦沫的脸上突变暖色,笑着说:“你这样说的话,我就放心多了。其实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赵爷那伙人想要的只是宝藏,并不是为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也自然不会考虑婴儿的处境。”

    二人拐了个弯,顺着寺庙里特有的转经道向正西方走去。

    藏经阁就在寺庙外围的红砖塔下,虽然叫做“阁”,但其实只有一层而已,红顶白墙,威严自立。

    有一位年轻的僧人正在早晨的阳光下手拿着经卷诵读,见到秦沫带着林皓走过来了,向他们微笑并打了个招呼:“休巴德勒(藏语:早安)。”

    秦沫向他鞠了个躬:“休巴德勒。”

    僧人看向林皓,转换了语言,有些艰难地说:“您是林先生吧,师父已经在等你了。”他把经卷放下,对着门伸开了胳膊,“请进。”

    林皓也稍稍地鞠了一躬,和秦沫一同跨过了高有一尺的百通门槛,进入了阁内。

    屋子里非常宽敞,一件家具都没有,墙壁四面摆满了宽高都为三尺的木架,一格一格一直罗列到房间顶部。书架上摆着的并不是经书,而是有长有短的深黄色卷轴,能看得出来是有些年岁的东西了,这种因为岁月的洗礼而产生的特别颜色是现代工业无法复制的。

    屋里的地面是用方方正正的白铜板一点点铺制的,铜板并不光滑,其上采用古老传统的手法雕刻了五花八门的法器。

    秦沫将靴子脱掉,无声地放在了门槛里侧的角落。

    林皓有样学样,也把靴子脱掉了,二人比肩走上了长有二十步的白铜板道,然后就来到了后墙上的一处小门口,有些狭窄,所以他们二人一前一后地通过了,接着便是用白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通过小路后就抵达了一座八角形殿堂,殿堂被五色旗幡覆盖着。

    殿堂门口的地上是一块青色石板,大概有一米宽、五米长,上面凿着一排十分显眼的六字大明咒。在每个藏文符号的凹陷处,都被人涂上了暗红色的颜料,散发着瑰异的光芒。

    这座殿堂不像一般的寺庙有厚重的大门,只是在门口处挂了一个落地的青色布帘,帘上写满了手写的藏语符咒。

    “姑索得波饮拜?(藏语:你好吗?)从屋内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有劲的声音。

    秦沫和林皓同时双手合十,弯下腰恭敬地鞠躬。”

    “嘎苏徐。(欢迎)”老人的声音再次传来。

    秦沫小声地对他说:“大师,是斯那此里大师让我将林先生带到这里来,他不是很懂藏语,但是能够让您传唤,十分荣幸,非常乐意尊听您的教导。”

    然后这个声音就切换了汉语,平稳底气充足地说:“好的,你们一起进来吧。”

    秦沫率先走上前去,将布帘轻柔地挑开,侧过身,让林皓先进去,随后自己也跟了进去。

    殿内用厚厚的羊毛毡毯铺在地上,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唐卡,星罗棋布,当然了,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内容,它们和悬挂在屋顶四角的古式白铜酥油灯一同,构成了一副深邃而抑遏的图画。

    林皓悄悄地进行了三次深呼吸,将气息调平稳,强迫自己迅速适应殿内的环境。

    在殿堂的中间,有两个纱帐从顶端一直垂到地上,位于左边的方形纱帐中有一个白眉秃顶、齿豁童头的藏地僧人,两只手中都拿着一串褐色的去烦恼珠,珠串十分长,他正对着门口,看向秦沫和林皓。

    而右边的纱帐则是圆形的,直径大约有六米,其中坐着的是一位身着藏装、面孔却是汉人的年轻女人。该女的双目似睁非闭,腹部的隆起十分明显,显然她就是齐震的妻子,曹雪。

    “二位来了,非常欢迎。”老僧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