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言情小说 - 风荷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

分卷阅读23

    就跟在他左右,至今也有八年之久,多少还是知晓些他的性情,绝非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像如今沈家这种境况,其余的勋爵门阀皆避之唯恐而不及,公子他为何却会援手呢?

    他默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公子的打算。”

    他听见沈西泠低低地应了一声,随后问:“那我们现在是要去齐府吗?”

    白松算了算日子,说:“如今这日子公子应当不在本家,多半住在别第。”

    沈西泠问:“那是何处?”

    马蹄声声,白松道:“清霁山,风荷苑。”

    清霁山说来乃是建康城中一处名胜,并非什么奇山秀水,只是尘嚣之中胜在清幽,多为文人墨客所喜。这地说起来其实是齐氏的私产,早年一直闲置着,最近这些年动了土木,成了齐二公子的私宅,不相干的人便再不能靠近了。

    这处私宅名作风荷苑,正修在山中竹林掩映处,需自山下攀上一百零八级石阶方能窥见真容,且这石阶不是一口气直修到顶,而另有曲径通幽的深意,顺着山势盘旋了数拐。传闻如今年纪轻轻便在官场上身居高位的齐二公子颇喜爱这处私宅,虽往日里还是在本家宿得更多些,但每逢休沐便会到此小住。

    沈西泠随着白松顺着石阶在山中行走时,天依然下着大雪。山中清寒,石阶两旁的青竹被雪压得有些弯了,但仍可闻淡雅的竹香。石阶古朴,并不特别宽敞平整,却反倒有意趣,每攀上几阶便转了方向,眼前的景致也就跟着一变。

    沈西泠想起了父亲,他也是爱竹的人,还曾亲手在她和母亲住的小院儿里种过竹子,只是那处院子并不很宽敞,几根竹子没能成气候,一直让父亲遗憾。倘若父亲看到清霁山中的竹林,想来应当很心仪吧。

    她这么想着,再一抬头便看到石阶之上的宅门,修得青瓦白墙,高挂着两盏灯笼,门楣上题着“风荷苑”三个大字。

    她曾见过这字,是父亲书案上的书帖,他教她写字的时候还曾给她临摹过,当时便赞之“奇险率意,似快刀斫削”,只是后来没过多久便换了别的书帖给她写,她曾问过父亲缘由,彼时父亲轻轻摸着她的头笑说:“敬臣之字虽好,飘逸之后却隐然而有兵戈之气,终还是不大适合女娃娃临摹。”

    沈西泠恍恍惚惚地想,原来当年她临摹的字,竟是齐婴的。

    白松扣了门,沈西泠跟在他身后,过不多时出来一个年轻的门房,见叫门人是白松,便很熟稔地与他打招呼,又说:“早听闻白大哥是去琅琊为公子办事,还怕年前你回不来呢——如何?这一趟可还算顺利么?”

    白松亦跟他打过招呼,却没说顺利与否,只问:“公子今日可是宿在这里?”

    “正是呢,”那门房答,“这个时辰当还没歇下。”

    那门房正要引他进门,却忽然瞧见他身后站的沈西泠,露出十分诧异的神情,问白松道:“白大哥,这……”

    白松说:“有些事情,要带她见见公子。”

    那门房神色为难,道:“风荷苑的规矩白大哥也晓得,素来是不许外人踏足的,便是前几日傅公子带了几位生人登门来访也吃了闭门羹,我可是不敢放人进去的。”

    白松沉吟片刻,转过身来对沈西泠说:“你在此等着,我进去与公子说。”

    沈西泠抿着嘴,感激地冲他点了点头,他神情冷淡,随后便进了门。

    过了约有两炷香的工夫,门又开了,出来的人却不是白松,而是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小童,着青色的布衣,出来后对她说:“公子叫你进去。”

    第16章 长跪

    风荷苑虽修在山间、门脸儿瞧着并不多么气派,但进了府门之后才晓得占地极阔,廊腰缦回,比苏杭的园林修得更加精巧,虽不见什么金玉粉饰,却更透着一股世家的贵气,而这,却仅仅不过是齐二公子的别第私宅。

    沈西泠被那个小童引着穿过风荷苑重重的廊桥庭院,终走到了所向之地,是个二层的小楼,兴许是个书斋,沈西泠抬头,见门楣上题着“忘室”二字,正与大门口所题写的“风荷苑”是同一个字体。

    她听见那青衣小童对她说:“你进去吧,公子在等你了。”

    沈西泠朝他道过谢,后拾级而上,推门而入。

    忘室之内温暖如春,四壁皆是高大的书格,罗列着主人丰足的藏书。她进去的时候室内明亮如昼,那个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男子正坐在书案之后批阅公文,听得她进来的响动抬眸朝她看来,就如同那个雪夜她第一次见到他时一样,是很凉薄淡漠的那种眼神。

    沈西泠看到他将手中的笔搁下,仍坐在书案后对她说:“我告诉过你,你的父亲为了救你付出了很多代价,我受他所托帮你,也花了不少功夫。”

    他的眉头皱起来:“可你现在却回来了。”

    那夜林中雪光虽明,却不如今夜忘室烛照来得亮堂,使他的神情也益发清晰起来。他不皱眉的时候仅仅让人觉得淡漠,可皱起眉来便有种严厉之感,有些令人害怕。

    但沈西泠那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害怕,她毕竟也没有什么再能失去的东西了,反而坦然起来。她在他书案前跪下,端端正正地向齐婴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踞坐着对他说:“父亲爱护之心,我十分珍重;公子救命之恩,我亦十分感激。只是母亲已故,琅琊却非她安息之所,父亲如今也不知尸陈何处,我既为人子女,总要尽了孝道将双亲合葬,不敢独自偷生。”

    她眉目沉静,与数日前殊异良多,那时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女童,如今几日过去却似心性大变,想是生死大难所致。如此一番模样言语,任谁听了也要有几分动容,可齐婴却神色冷淡,眼中依稀还有鄙薄之意,说:“孝字不可轻言,你如今只是畏生而已,不必在我面前顾左右而言他。”

    畏生。

    区区两个字便让沈西泠有种羞愧颓败之感,她单薄幼小的身子在他犀利的话锋中微微颤了颤,而后垂下了头。

    齐婴不再看她,取了笔继续批阅方才未批完的文书,头也不抬地对她说:“我与你父亲不过点头之交,助你去琅琊已算仁至义尽,你如今既然自己选择回来,那么生死之事便与我再无关系,我也不算辜负了你父亲的托付。”

    沈西泠的指甲深陷入掌心的rou里,未发一言仍垂着头,耳中却听得齐婴又道:“但我确已为你父亲敛尸,他生前遗愿是想死后葬在你与你母亲曾居的小院里,我已将他葬在那里,你若要寻他,可自去了。”

    沈西泠听到这里,终于鼻酸。

    她心中一时划过许多念想,想起父亲高大的背影,想起母亲美丽的面容,想起那个院子里不成气候的几根竹子,想起她最后也没能得到的草编的小蚱蜢,最后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