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言情小说 - 风荷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7

分卷阅读137

    后果然越来越无法拒绝。

    他甚至渐渐有些迷茫了:他无法拒绝她,是因为不忍心么?还是因为那也暗合了他的希望?

    也许母亲说得没错,甚至当年兄嫂说得也没错,他对她的确……有些不轨的心思。

    他眼中划过一丝略显无奈的笑意,随后又隐隐变得沉重起来,再看向她时便眉心微皱,似乎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为难之处。

    想起她的出身,想起他的处境,想起他的家族。

    他在困惑,也在动摇。

    秋夜极静,望园仿佛一个与世无争的角落,在这里他们都能得片刻的自在,他也能短暂地卸下满心的沉重,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和小姑娘待在一起的时光。

    他知道他不应当像此时这样草率、应当更仔细地去考虑许多事情,甚至他方才根本不该容许她越过那条无形的边界。

    但是……今夜就先这样吧。

    仅仅是今夜。

    作者有话要说:    坦率来说,这不结婚真的很难收场。

    (这章主要在写感情线,下一更我们推点剧情叭~

    第86章 端倪(1)

    次日沈西泠醒来的时候,齐婴早已上朝去了。

    她在自己的房里醒来,起身的时候门外的水佩和风裳听见了动静,便双双进来伺候她梳洗。

    沈西泠没想到自己昨夜竟睡得那么死,连怎么回的握瑜院都不晓得,难免有些汗颜,又同水佩和风裳问及此事。

    两个丫头听言都是捂着嘴笑,风裳一边笑一边答:“还能是怎么回来的呀?自然是公子抱小姐回来的。”

    沈西泠一听,一张漂亮的小脸儿红了个透。

    他抱她回来……

    ……她竟然睡得那样沉,一丁点儿感觉都没有。

    沈西泠脸颊嫣红,一边悄悄埋怨自己,一边又暗暗替自己开脱,心想许是待在他身边让她太过安心了罢——他怎么都不叫她呢?

    才不都是她的错呢。

    这日秋高气爽、天阔云淡,沈西泠用过早膳后有些犯了懒,也兴许是害了秋乏,便难得打算歇息一天,不出门去看她的生意了。

    她今日也确实没有心思干别的,昨夜同那人在一处时的光景总是在她心上盘桓,他的言语举止都在她眼前挥之不去,令她时而欢喜甜蜜,时而又莫名有些忐忑忧思,心里便再也装不下别的事了。

    她原打算今日好生歇一天,去忘室挑两本书充门面,以掩饰她偷偷想心思的实情,从而免去被水佩她们几个笑话的窘况,哪料人还没摸到忘室的门,便听子君说六子带宋浩堂登了风荷苑的门。

    这是桩挺少见的事儿。

    说起来这宋浩堂也算是有造化的,三年前不过在布庄中打理布匹染色之事,后来却因为白叠子织造而受到沈西泠的倚重。沈西泠觉得他为人忠厚,早年间走南闯北又见识颇丰,这几年便尤其抬举他,从田庄购置到分号开设,许多事都请他出谋划策,如今倒比卢掌柜更有脸面。

    他是个办事得力的人,鲜少会登风荷苑的门,如今他来了,想必是出了什么事。

    沈西泠一得了信儿,秋乏立时褪了个干净,当即让子君把人请至正堂。

    收拾停当到了正堂,沈西泠见宋浩堂眉头紧锁,心头自然一凛,落座后便问:“宋先生亲至,可是生意上出了什么麻烦?”

    宋浩堂向沈西泠问过好,连婢女们给他上的茶都顾不上用,只颇有些沉重之色地对沈西泠拱了拱手,道:“冒昧登门打扰,还请小姐莫怪——确乎有一桩麻烦事……”

    宋浩堂说的这桩麻烦事,拆解起来倒有些说头。

    几年前推出去的那一批白叠子织物质地细腻而价钱低廉,引得百姓追捧,在建康城中引发了一波热潮,小布庄也因此得利,从半死不活的边缘被捞了起来。后来沈西泠趁着势头未歇,接连开了几家分号,如今已经很成气候。

    只是白叠子织物虽是个新鲜玩意儿,但商人本性逐利,在她挑头以后便陆续有其他布庄跟风,竞争在所难免。

    沈西泠对此倒并没有什么意外,生意之事原本如此,她无意也无法垄断这门买卖,钱总要大家一起赚,理所当然。但其他商人想立刻从这门生意里分一杯羹也并不那么容易,只因白叠子的种植那时尚未在江左铺开,原料的来源本身有限,这便成了他人入门的一道门槛。

    沈西泠据此想出了另一个生财之道。

    田先生在闽广一带的田庄甚是广大,白叠子种了许许多多,单沈西泠那几家布庄本就吞吃不下。她于是干脆将他冗余积压的白叠子尽数买入,又转卖给建康城中其他的布庄掌柜们,另还请孟莺莺将白叠子织物的织法教给他们,条件是从他们的利润中抽两成作为报酬。

    这便是个长期的买卖了,而且省时省心,她算得很精明。

    不过这样的买卖不是谁都愿意做的。

    那些零散的小布庄,自己没有门路找到能够供给白叠子的田庄,是以泰半愿意同沈西泠合作,但那些自己门路甚广的大布庄,自然不愿意平白让利给他人,于是就不买沈西泠的账。

    这事儿当然合理,沈西泠也不强求,最近一年只顾自收拢着小布庄的生意,聚少成多,亦是很可观的一笔进项,且如今她置办了自己的田庄,白叠子的价钱比从田先生那里进的还要低,这笔生意就更有利可图。

    只是这其中另有一个麻烦。

    沈西泠和她照顾下的那些小布庄,买入的白叠子要么来源于田先生、要么来源于沈西泠自己的田庄,自然价格便宜,最后做成的织物成本也低;那些不肯与沈西泠合作的大布庄虽然能买到白叠子,但这几年这织物的行情一路看涨,各地的田庄也不是傻的,自然知道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抬高了白叠子的价格,这就导致沈西泠这头儿的织物比其他家都更加便宜,而且细算起来还便宜了不少。

    这于沈西泠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于那些大布庄而言却是坏事。

    大布庄的掌柜们一看自家的织物价高而利薄、卖出去的又少,怎么会甘心?于是便将这事儿捅到了织造行会,状告沈西泠他们布庄贱价售卖、扰乱白叠子织物的买卖秩序。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商人逐利,为了赚取利润本来就是要无所不用其极,沈西泠抢占了先机,比旁人先行一步,自然得利。那些大布庄如今这样办事,无非是出于眼红,自己上不去便要绞尽脑汁把别人拽下来罢了。

    所谓行会,说起来也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鲜玩意儿,乃是当今天下商道兴盛所应运而生的产物,旨在调解同行之纷争、肃清行业之风气、护佑行业之利益。

    说起来好听,实则有人的地界却都难免勾心斗角藏污纳垢。江左的各个行会,亦为行业中的大庄所cao纵